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体育与大健康学院公开示范课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5-11-28

  为深入落实学校“磨课”专项工作部署,聚焦课程质量内涵建设,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兼具的“金课”标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效应,11月26日下午13时,体育与大健康学院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院级公开示范课顺利启动。学校教学督导马力教授、吕寻金教授,学院院长邱建钢、院长助理黄波,各系部负责人及全体专职教师齐聚现场,共赴这场以课促改、以研提质的教学交流盛宴。活动由邓晓明主持。

  邱建钢在开场讲话中强调,公开示范课作为学院“磨课”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搭建教学经验共享桥梁、破解教学实践难题、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平台。他寄语全体教师以此次示范课为契机,深耕教学改革内涵,精准吸纳优质教学经验,将观摩所得转化为课堂教学实效,共同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课堂展示环节亮点纷呈,理论与实践课堂双线并行、各展所长。在教学楼C301教室,三位理论课教师立足专业特色,构建起逻辑严密、学用结合的教学体系:严清萍老师讲授《诊断学》“发热的临床特点”章节时,深度融合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将临床诊疗逻辑与运动健康场景有机衔接,课程内容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针对性;涂迪老师在《体育社会学》“体育运动与政治”教学中,以国际赛事、校园体育活动等鲜活案例为切入点,构建“案例导入—理论阐释—逻辑解构—实践延伸”的闭环教学模式,清晰解析了体育运动与国家形象塑造、国际关系互动的内在关联;喻琳老师在《儿科护理学》“婴幼儿腹泻”教学中,从症状识别、病理机制到临床干预形成完整教学链条,通过案例研讨、课堂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从饮食调控、合理用药等多维度践行临床护理核心原则,有效锤炼了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

  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学现场转至艺体馆,两门实践课程尽显体育教学特色。邹圆老师的《排球》课程“正面双手垫球”,遵循“技术解构—示范引领—分层实训—实战应用”的教学逻辑,通过规范动作示范、精准要领讲解、分组练习、个性化辅导等环节,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垫球技术要点,同步提升运动技能与团队协作意识;徐铭阳老师在《体育舞蹈》课程中聚焦牛仔舞“花式踢腿”技术,深度挖掘动作背后的力学原理与艺术表达逻辑,以节奏把控为核心、以美感呈现为目标,构建起“原理阐释—动作分解—韵律融合—创意表达”的教学体系,课堂氛围活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探索热情。

  示范课结束后,学校教学督导专家结合课堂实践进行精准点评。马力教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呈现给予高度肯定,她指出,优质课堂应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深化课程专业内涵、规避普适化倾向,以闭环教学结构串联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要强化课堂互动设计与学情精准适配,通过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教学等多样化方法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严格对标“两性一度”标准,科学平衡教学容量与重点层次,实现低阶知识传授与高阶思维培养的有机融合。吕寻金教授围绕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提出指导意见,他强调,教学改革需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推动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课堂组织者、课程设计者转型,建议构建“1+4”教学时间分配模式,将五分之一课时用于核心知识讲解,其余课时留给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分组实践、互助学习。课程设计应体现阶梯性与差异化,通过“小助手”帮扶机制、自主探究任务强化教学实效,注重大中小体育教育一体化衔接与专业人才差异化培养,聚焦特色项目打造教学亮点,以多元竞赛体系检验教学成果,全面提升专业招生吸引力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此次院级公开示范课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学院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教学理念,更搭建了常态化的教学交流平台。下一步,体育与大健康学院将持续以“磨课”工作为抓手,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质量双提升,为培养高素质体育与大健康专业人才注入强劲动力。(体育与大健康学院供稿)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成都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269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211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28 2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