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艺术学院教师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青年批评家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发布时间: 2025-11-03

  11 月 1 日,由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西部艺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共同承办的 “第七届中国青年批评家论坛” 在四川美术学院隆重开幕。作为国内艺术批评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本次论坛以 “学院文脉、地缘文化与艺术批评” 为核心主题,聚焦当代艺术批评的前沿议题,吸引了业界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本次论坛由中国美协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委员魏东、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四川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杨茂森致开幕辞,还特别邀请到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王瑞芸、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朱其,以及四川美术学院何桂彦、邹建林等知名学者坐镇,分别担任论坛主持与学术评议,为整场活动注入了高水准的学术视野与专业指导。经过严格遴选,全国共有 8 名优秀青年批评家成功入选,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值得关注的是,成都文理学院的青年批评家成功跻身其中,成为本次论坛四川省内唯一入选的高校代表,同时也是全国入选院校中仅有的民办高校代表。

  我校艺术学院教师杨志丽以论文《共生与突破:数字时代艺术批评人才成长的学院根基、地方逻辑与主体性重构》成功入选该论坛,并作为青年批评家代表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杨志丽老师在发言中聚焦艺术批评的学院教育、地方生态与人才培养机制,结合数字时代背景,提出艺术批评人才需在学院根基与地方实践中实现 “共生与突破”。她指出数字技术为艺术批评提供了新工具,新媒体发展为艺术批评拓宽了新阵地,但同时也对批评主体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她建议,高校应深化校际协同,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深度融合,构建 “理论学习 - 实践探索 - 创新研究” 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青年批评家应该把握数字时代机遇,深入地方文化现场,推动本土艺术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批评话语体系。

  在论坛闭幕总结环节,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对本届论坛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本届论坛通过“学院文脉”这一核心议题,成功串联起老中青三代批评家的对话,构建了观察中国艺术现代性发展的较为完整的视野。他表示,论坛通过“学院文脉”与“地缘文化”的双重视角,推动了艺术批评理论体系的完善,为数字时代艺术批评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的同时,体现了批评领域“代际传承”的活力。

  第七届中国青年批评家论坛以学术为基、以时代为镜,为艺术批评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多维视角。成都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杨志丽老师的参与,充分彰显了学校对学术研究的高度重视与全方位支持,直观展现出我校蓬勃向上的学术活力与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更以扎实的专业实践凸显了艺术学院在艺术批评领域的建设积淀、专业影响力与学术实力,印证了学院在相关学科建设上的显著成效。同时,杨志丽老师的参与也为全国学术交流搭建了更广阔的沟通桥梁,为推动全国学术生态的多元发展、共生共荣注入了来自成都文理学院的积极力量,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全国学术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艺术学院   供稿)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成都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269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211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0 12: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