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艺术学院教师受邀参加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2025年年会暨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会

发布时间: 2025-10-20

  10月17日至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高校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美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齐聚南海之滨,围绕“科艺融合导向的高校美育教学改革”这一时代命题,展开了一场兼具高度、深度与温度的思想碰撞与实践交流。在成都文理学院新视界产业学院的组织下,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鑫、院长助理魏东、专职教师杨志丽应邀参会,在学习、交流与对话中,进一步明晰了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方向与路径。

  本次年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学术与实践盛会。会议不仅聚焦政策解读与理论前瞻,更致力于推动美育从“知识传授”走向“价值浸润”,从“专业教育”拓展为“跨学科融合”,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注入新动能。

  在开幕式上,多位资深专家指出,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更是心灵的教育、人格的塑造,是文化自信的深层基石。在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让美育与科技彼此赋能、协同育人,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课题。“科艺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思维方式的交融、创造力的共振,是培养具备完整人格、创新精神与审美素养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会议设置了主旨报告、专题研讨、院校案例分享等多个环节,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构建了一个立体多元的交流场域。

  在主旨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从理论建构、政策导向与国际比较等维度,系统阐述了科艺融合美育的哲学基础、实践逻辑与发展趋势。有专家提出,科技为艺术表达与审美体验拓展了新的边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交互设计等不仅成为艺术创作的新媒介,也为美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场景与工具。与此同时,艺术也为科技注入温度与伦理关怀,引导技术创新朝着更具人文关怀、更富审美意蕴的方向发展。

  在专题研讨与分论坛中,来自不同高校的代表分享了各具特色的美育浸润实践。有的学校通过打造“智慧美育实验室”,将数据分析、虚拟仿真等技术融入艺术类课程;有的高校推动艺术与工程、设计、计算机等学科的课程共建,开设“艺术与人工智能”“交互式媒体艺术”等跨学科课程;还有院校通过营造校园艺术环境、建设公共艺术项目,实现美育的“环境浸润”与“文化浸润”。

  通过此次密集而高效的学术交流,我院教师代表深感视野大开、收获颇丰。

  其一,政策导向更加清晰。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层面对美育工作,特别是“浸润行动”和“科艺融合”的高度重视与战略部署。美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核心目标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情操修养与创新思维能力。

  其二,实践经验得以丰富。各兄弟院校的前沿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启示。无论是课程体系的跨界重构,还是实践平台的建设运营,抑或是评价机制的创新,一系列鲜活的案例证明,科艺融合的美育模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

  其三,自身路径愈发明朗。在比较与反思中,我们更加坚定了立足本校、因地制宜推进美育改革的信心。我校拥有扎实的理工科背景与深厚的人文艺术传统,这为科艺融合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未来,我们不仅要引进他山之石,更要激发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具有“文理学院”特色的美育发展之路。

  年会虽已落幕,但思考与实践才刚刚开始。艺术学院将以此次参会为契机,积极转化学习成果,系统谋划下一阶段的美育工作,做到深化课程改革,构建跨学科美育课程群,进一步打破专业壁垒,跨学科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一批融合性课程,让美的素养成为所有专业学生的“标配”。其次进一步推动美育从课堂走向场景。计划联合建设“美育工作坊”,将其打造为一个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创意美育实践平台。通过项目制学习、工作坊、年度展览等形式,鼓励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在动手实践中实现美育的浸润效果,进一步营造校园美育文化。

  美育浸润行动的关键在于“浸润”二字。我们将积极推动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实践相结合,通过举办科技艺术节、大师讲座、优秀作品巡展等,营造浓厚的校园审美氛围,使美育如空气般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此次珠海年会,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启航之程。艺术学院将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美育使命,以科艺融合为帆,以浸润行动为桨,在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时代新人的航道上,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为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坚实而独特的艺术力量。(艺术学院 供稿)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成都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269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211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21 15: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