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杨娟在“中欧教育论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与学习”做主旨演讲
7月16日,由比利时根特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欧教育论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与学习”(China-Europe Education Forum: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AI Era)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行,并同步开放线上参会通道。作为“2025中国合作伙伴学术论坛”(China Partners Academic Forum 2025)的专题活动之一,本次研讨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的深远影响,邀请中欧各地学者、教育行政人员及一线教师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开展深入对话与分享。
文法学院杨娟教授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在上午的“AI教学落地实践视角”环节作题为“Effects of Generative AI on K-12 Learning Outcomes: A Meta-Analysis”的大会发言。该报告基于对当前国际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元分析,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学业成绩、认知能力与学习动机等关键学习结果的影响机制,揭示了技术干预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学情境中的表现差异,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为未来基础教育中的AI技术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发言内容切中教育现实,回应前沿关切,获得现场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近年来,文法学院始终坚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科研-教学-竞赛”一体化发展格局,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师生团队在四川省首届高校学生智能体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案例成果成功入选四川省“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案例”;杨娟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被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授予“优秀科研团队”称号,团队主持设计的教学实验项目入选2025年四川省高校创新实验项目立项支持,同时团队成果也成功入选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优秀案例库。这一系列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在智能教育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也体现了团队在推动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的探索路径,依托科研项目、课堂实践与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课程教学的深层融合,助力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前列。(文法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