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艺术学院赴蒲江县寿安街道七星村开展“艺启童心·美育未来”三下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7-18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乡村美育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响应国家号召,发挥高校艺术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7月7日至13日,成都文理学院艺术学院“艺启童心·美育未来”稚青花火公益团队赴四川省蒲江县寿安街道七星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活动起始,团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美育课程。

  7月8日上午,公益团队为蒲江县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以“夏日奇趣”为主题的黏土手工课。孩子们用黏土捏出西瓜、荷花等夏日景象,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艺术教育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乡村教育注入了艺术活力。

  7月8日下午,团队深入七星村开展走访调研,在七星村纪委书记熊苗苗和党总支副书记张晟玮的带领下,团队走访村民,倾听心声,深入了解当地乡土文化、历史传承,并探讨如何将本地文化资源融入儿童艺术教育。随后,团队参观了当地柑橘种植示范区和水利设施,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为后续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依据和思路。

  7月9日上午,公益团队开展脸谱绘画课,团队成员通过一系列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京剧作为中华古老而璀璨的表演艺术,其脸谱更是一门独特的“视觉密码”。这堂充满色彩与创意的脸谱绘画课,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种“艺术下乡”的形式,有效激发了乡村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乡村文化振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7月9日下午,公益团队组织小朋友们体验了中国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拓印技艺,通过将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拓印”引入乡村美育课堂,使传统技艺成为乡村孩童们可参与的艺术实践,引导孩子们亲手操作,每一次的敲打都是对非遗技艺的感知和文化传承的显现,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创作,潜移默化地为乡村的文化发展图景注入了新的潜力。

  7月10日上午,公益团队为七星村儿童开展了一堂思政教育实践课。课程通过讲解汉字演变、郑和下西洋等故事,以及介绍蒲江县非遗文化,引导孩子们认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包容性。活动还结合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鼓励孩子们热爱祖国,增强文化自信,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7月10日下午,公益团队在蒲江县七星村开展了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线稿填色乡村美育课程。通过播放经典动画片段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辨识角色色彩并学习中国传统色彩知识。在线稿填色环节,孩子们大胆运用色彩创作,展现了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乡村儿童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也为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的结合提供了实践范例。

  7月11日开展“纸浆画制作”非遗课堂,课程以“纸尖艺术,别具浆心”为主题,通过讲解纸浆画与古老造纸术的渊源,让孩子们了解其“变废为宝”的环保智慧。孩子们动手体验了纸浆制作、染色、塑形等全过程,创作出富有童趣的作品。此次活动不仅传承了非遗技艺,更激发了乡村儿童的艺术兴趣,为乡村美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美育工作号召,公益团队自7月8日开始开展了为期4天的墙绘活动。团队以当地老铁匠铺为主题,创作主题墙绘,通过艺术形式留存乡村历史记忆,展现铁匠铺作为村民生产生活重要场所的变迁。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克服高温天气,分工协作完成墙面测量、底稿绘制、上色精修等工作,最终将铁砧、炉火等元素融入墙绘,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此次活动不仅美化了村容环境,更将消逝的铁匠技艺转化为鲜活的乡村文化符号,为当地乡风文明建设和美育工作提供了实践范本,彰显了艺术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

  此次三下乡活动,稚青花火公益团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团队成员在实践中锤炼了品格,提升了专业能力,深刻体会到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未来,艺术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的嘱托,持续深化“艺术+公益”模式,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更多“美”与“爱”的篇章。(艺术学院 供稿)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成都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269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211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0 1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