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赴云南省丘北县普者黑村开展“五洲拓视界·三省践乡魂”三下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成都文理学院艺术学院组建一支奔赴云南省丘北县普者黑村的“五洲拓视界·三省践乡魂”社会公益实践团,团队由12名同学组成,国际交流中心指导老师张胜男、辅导员老师何丽婷带队。
6月30日下午,成都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五洲拓视界・三省践乡魂”社会公益实践团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准备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强调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学习等实践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艺术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7月1日清晨,值建党104周年之际,实践团赴丘北县烈士陵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通过敬献花圈、默哀缅怀、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成员们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在社区干部的讲述中,聆听丘北红色革命历史,轻抚烈士墓碑生卒年份,锚定“守好红色江山”的时代责任。这场精神洗礼将思政课堂延伸到实地,让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7月1日下午,实践团走进丘北县振兴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深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传承之旅。在省级非遗传承人何美芬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体验了“壮家火草被”,从火草的采集到线的剥离,学生们亲身体验,感悟匠心。
随后,在书法协会会长张德华的带领下,学生们感受书法魅力,张会长为学生们题字。张会长最后写下 “丘北普者黑欢迎您”,本次活动不仅让非遗文化与书法艺术在青年群体中“活”起来,更通过高校实践团的传播,提升了丘北本土文化的知名度,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7月2日实践团来到振兴社区儿童之家,开展公益墙绘活动。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们分工协作,勾勒字母轮廓,用缤纷色彩让字母 ABC 们活泼跳跃;绘制动漫形象在墙面上一一“鲜活”,一笔一划都藏着对孩子们的期待,将单调墙面变为充满童趣的艺术空间,这场充满创意的墙绘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创造了更具美感的成长环境,更通过艺术赋能乡村教育,成为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的温暖注脚,体现了专业赋能乡村儿童教育空间打造的创新与实践,为乡村教育资源增添了童趣与艺术元素。
7月3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普者黑村花神非遗工坊,沉浸式学习扎染与香包制作。在非遗传承人杨晓丽的指导下,成员们掌握了纯棉布料挑选、天然染料调配等技艺,并尝试螺旋结、梅花结等扎染技法。在香包制作中,学生们精心研究艾叶、玫瑰、薰衣草等香料特性,调配出兼具功效与香气的作品。
7月3日下午,实践团走进丘北晟琦毓秀幼儿园,将扎染变为“创意魔法”游戏,带领孩子们设计图案、扎结染色,让非遗文化在童心中扎根。此次活动不仅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更为乡村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生代活力。
7月4日,实践团在云南省丘北县晟琦毓秀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教育活动,内容涵盖语言文化、安全教育、环保意识和性别认知等方面。学生们化身“小老师”,通过普通话推广课,以歌曲、绕口令等形式,激发小朋友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在安全教育课堂中,通过动画情景还原和互动问答,引导小朋友们认识暴力行为的危害,学会自我保护;环保教育方面,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趣味游戏,培养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性别认知课堂上,通过图片引导和情景模拟,帮助小朋友们科学认知性别差异。
7月5日上午,实践团再次走进晟琦毓秀幼儿园,开展环保主题公益实践。学生们以生动的故事讲述地球生态现状,鼓励小朋友们化身“环保小卫士”,用彩色粘土表达守护家园的决心。小朋友们发挥奇思妙想,将柔软的粘土塑造成蓝天、绿树、小鸟等造型,制作出创意十足的环保小立牌。
7月5日下午,学生们与小朋友们手牵手,将环保小立牌悬挂在社区广场的枝桠间,让环保意识从课堂延伸至生活。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成功将环保意识植入乡村儿童心中,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获多个媒体关注报道,传播了艺术公益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容,提升了活动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公益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活动后期,实践团与当地团县委合作,投递白脸村街道设计稿,结合专业素养与对乡村的了解,提出创意可行的设计方案,助力改善乡村环境、提升文化内涵与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成都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五洲拓视界・三省践乡魂”社会公益实践团的学生们,从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到社区非遗传承,从儿童之家墙绘活动,到趣味课堂教育,用艺术与公益的结合,激发乡村活力、传承文化脉络。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艺术公益大有可为。未来,艺术学院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持这份信念,以艺术为桥梁,连接城市与乡村,传承文化与精神,让艺术公益之花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艺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