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与校外专家开展“文教协同·智创未来”座谈会
5月21日,由四川大广赛组委会、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指导,文法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弘博书院、中外文学与文论教研室共同主办的“文教协同·智创未来——外国文学团队课程建设座谈会”在弘博书院举行。文法学院中外文学与文论教研室教师与专家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座谈会特邀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刘砚议副教授担任主讲专家。作为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四川赛区专家评委、川渝“巴蜀工匠杯”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专家评委,刘砚议老师深耕传播学和视频广告创意与创作领域,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甲级学科竞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等百余项奖项,8次获评国家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更凭借超80个广告策划实战项目,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
在座谈会中,刘砚议老师着重强调学科竞赛在连接教育与行业中的关键作用。她指出:“学科竞赛的命题往往源自行业真实需求,学生参与竞赛,就是在真实的行业情境中进行创作实践。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其命题涵盖产品推广、品牌建设等实际需求。学生从接受命题开始,就要站在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完成项目,这对学生理解行业运作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骨干教师也对学科竞赛的作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此外,在行业对接方面,刘砚议老师分享了许多宝贵经验,她建议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语文教学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在真实的课堂场景中锻炼教学能力。针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刘砚议老师还指出:“我们可以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外国文学教学的特点,对现有师范课程进行优化调整。”参会老师们认为,刘教授的建议对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大有裨益。
最后,刘砚议老师围绕AI赋能教学等问题和外国文学团队老师展开深度分享。谈及AI赋能教学,她指出:“AI不是教学的替代品,而是教学的‘智能助手’。教师可借助AI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通过AI辅助创作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次座谈会为文法学院构建“文教协同、智创未来”的育人模式提供了清晰路径。会议不仅帮助老师精准把握学科竞赛的前沿动态,更为课程改革、学科建设带来启发。未来,文法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教学实践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培养兼具文学创作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筑牢根基。(文法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