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大健康学院举办2024-2025第二学期公开示范课
3月26日中午,体育与大健康学院在体育馆成功举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公开示范课活动。本次示范课以“多维赋能·教学相长”为主题,全面展现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突破性实践。成都文理学院教务处处长苟婷婷、督导办公室主任陈燕、督导专家魏春艳莅临指导,体育与大健康学院院长张培峰、院长助理黄波全程参与,体育教育系、公共体育系、护理系、运动康复系负责人及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
在教学创新展示环节,护理系主任刘原媛副教授重构《心理认知过程》课程设计,以“认知规律解构-护理场景迁移"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症状观察-认知分析-护理决策"的闭环思维。随后,运动康复系副主任王宇笛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推拿》课程中,结合3D解剖模型以“案例导入-生物力学分析-手法实训”的递进式教学模式,生动展示中医推拿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融合应用。
体育教育系主任邓晓明副教授在《武术》课程中,通过“武礼导入-动作拆解-小组互评-集体展演”的教学链条,将五步拳训练与武德培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五步拳“稳如松、动如风”的节奏中感悟中国传统武术刚柔并济的精神内核。而后公共体育系副主任戴佳期副教授在《校园华尔兹》课程中,以《我和我的祖国》为教学伴奏,通过“音乐情感共鸣-舞步协作训练-文化价值探讨”的教学设计,实现审美素养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同频共振。
示范课结束后,胡华教授从课程设计、师生互动及教学实效性等维度进行专业点评。她指出,四门课程“兼具学术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尤其是以真实案例驱动课堂的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张培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示范课展现的教学创新源于教师团队持续深耕教学基本功,要求全体教师重点提升三项核心能力: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能力、学生主体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成效的动态评估能力。他强调,教师要以“每一堂课都是精品”的标准提升育人质量,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掌握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艺术。
本次公开课集中展现了学院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建立“教学示范-同行评议-反思改进”的螺旋式提升机制,学院已培育出多个特色教学团队。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体育与大健康学院将持续推进教师发展,全力打造一支“善教、会研、能导”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新时代体育健康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体育与大健康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