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主持的杨升庵博物馆外宣合作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获高度评价
近日,“新都杨升庵博物馆宣传资料翻译与音频录制项目”由外国语学院洪叶老师主持完成,并顺利通过甲方新都杨升庵博物馆的验收,成功结题。该项目为学校与博物馆方科教共建横向课题,主要内容是对杨升庵博物馆中文宣传资料进行英文翻译并录制中英文音频,由学校与博物馆方多次协商达成,并于2024年11月签订了项目协议书。洪叶老师根据项目要求,在科研处的指导下,历时大半年的精心筹备与实施,最终圆满完成。在项目验收过程中,馆方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作品质量上乘,译文精准流畅,音频录制专业,充分展现了团队的专业水准与敬业精神。此次外宣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推动杨升庵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巴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交流与互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外国语学院与传媒与演艺学院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外国语学院院长王维民教授亲自挂帅,负责英文审校工作,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翻译质量把关定向,有力保障了项目的专业水准。传媒与演艺学院雷涛教授、李明航老师和陈鹏宇老师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担任录音指导工作;陈昊老师提供全程技术支持;李苏红、王瀚、袁嘉阳同学负责中文音频录制;科研处负责人吴娟老师作为整个项目的推动者,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负责与博物馆对接,并协助跨学院合作,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每一位成员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项目的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项目的主持人,洪叶老师不仅承担了博物馆外宣资料的全部翻译工作,还亲自完成了英文音频的录制。在翻译过程中,洪叶老师查阅了大量古籍,深入研究杨升庵的生平事迹与文化背景,力求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准确传达其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尽管这一过程充满艰辛,但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翻译内容的准确性和音频录制的高质量。根据项目协议,团队成员享有翻译作品署名权,这不仅是对团队成员专业贡献的认可,也体现了项目合作的规范性和学术性。
在项目验收过程中,杨升庵博物馆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晓光,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提到:“感谢洪老师这一路的辛苦,翻译的作品很棒,声音很好听,配乐也是恰到好处。”这不仅是对项目成果的肯定,更是对项目团队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的高度认可。
此次项目的成功实施和结题,是学校实施产学研融合开放服务地方的具体体现,也为学校在类似的校地战略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展现了外国语学院在跨学科合作中的协同创新能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秉持专业精神,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更多合作机会,为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及对外传播贡献更多力量。(外国语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