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教师出席国际韩礼德研究会“第二届话语分析中山论坛” 作学术宣讲并受聘为国际研究会会员
2023年4月15-16日,国际韩礼德研究会“第二届话语分析中山论坛”于广东广州新珠江大酒店顺利举行。“话语分析中山论坛”是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2022年首次举办的一个学术论坛。该论坛面向国内外,每年一次,重点在于倡导语言的跨学科研究。涉及文学、哲学、人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临床医学、语料库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领域。我院英语专业第一教研室专职教师、语言学课程组组长朱珣老师受邀参加论坛并发言。
4月16日上午9时整,海内外近两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交叉学科视野中的话语/语言分析”这一会议主要议题进行讨论发言。论坛进行过程中,Social Semiotics主编David Machin(线上发言),诺丁汉大学教授Derek Irwin,中山大学丁建新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科医院副院长、康复科主任陈卓铭教授,清华大学吕孝礼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馥芳教授,山东大学王峰教授,深圳技术大学咸佩心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刘宁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殷成竹博士后,湖南农业大学的林燕博士,中山大学解传博博士等学者进行了学术宣讲。此外,60余名国际韩礼德研究会会员在不同主题的青年学者论坛上宣讲了自身的研究成果,另有3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内外青年学者参与旁听。
在此次论坛上,朱珣老师就“交叉学科视野中的批评话语分析”为议题,于4月16日上午在新珠江大酒店第一会议室会议作了题为“四川品牌展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构建——基于视觉语法视角”的学术宣讲。此次宣讲内容为其所主持的成都文理学院2022年度科研项目“四川品牌展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WLYB2022060)”的阶段性成果。发言结束,朱珣老师基于自身研究成果,同与会代表就“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前景”与“四川品牌展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意义的构建及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延伸”两个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该项目的结项,以及项目延续性成果的未来研究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论坛结束后,国际韩礼德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allidayan Linguistics)接纳朱珣为该研究会会员 并向其颁发会员证书。该协会由澳大利亚学者与中国学者于2019年5月27在澳大利亚悉尼联合注册创办,旨在于弘扬世界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的学术遗产,推进世界范围的语言学术活动。
我校向来重视与同行间的学术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支持教师在有关论坛上发声,推动学校科研发展,打造文理学术形象。通过此次会议,朱珣老师又一次展示了本校的学术成果,增进了我院与同行间的学术交流,这将有助于提升我校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地位,并对学校校本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对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外国语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