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融相生,互学共研:外国语学院与文法学院成功开展“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教研活动
6月2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与文法法学院法学教研室在主教学楼A117教室召开主题为 “相融相生,互学共研” 的联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商讨开设跨学科综合项目的具体方案。文法学院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鲍明明副教授、应用法学研室主任肖春副教授及两个教研室部分教师,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第二教研室副主任曾雯、翻译中心主任石铭玮,语言学课程组组长朱珣,英语专业教研室骨干教师严雯静和朱倩茹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此次会议由应用法学教研室主任肖春副教授主持。
活动期间,两院教师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教学经验,就跨学科综合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法学与外语跨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两大支撑因素:一是要懂法律外语,二是要通国际法律。精通普通外语不等于掌握法律外语,而法律外语的习得也绝非语言技能学习和法律知识学习的单纯叠加。法律外语的字、词、句、语篇别具特色,包括法律翻译、法律文书写作、英美法律文化、中西法律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等诸多领域,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多元知识结构体系,需要系统化的学习和培训过程。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
通过双方热烈讨论,达成了两院课程相互开放,教师两院相互任课,共同探讨英语+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与途径的多种意向。
开设跨学科综合训练项目对培养具备全局视野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跨学科的综合训练活动,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次联谊活动,让老师们深刻明白,跨专业人才培养既有助于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利于我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全局视野的优秀人才。(外国语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