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文理要闻

成都文理学院召开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千校联盟四川学习共同体2025年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5-09-24

  9月20-21日,由成都文理学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融合研究院指导、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等单位承办的“为了每个儿童的公平优质教育: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千校联盟四川学习共同体2025年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研究机构、一线学校的专家学者与实践工作者320余人,通过主旨报告、参与式研训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融合教育的前沿理念与本土化实践路径,为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我校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高华锦,校长助理张昊出席研讨会。

  高华锦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她强调,推动融合教育发展是落实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希望四川学习共同体能积极探索符合地域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加强校际协作与资源共享,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适宜、更优质的教育。他呼吁所有教育工作者肩负起时代责任,共同为建设包容、公平的教育环境而努力。

  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卢伟代表教育学院对来校参与研讨会的嘉宾表示欢迎。她回顾了学院在融合教育领域的研究积淀与人才培养成果。她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联盟校及四川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期待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前沿理论转化为有效的实践策略,共同推进融合教育人才培养与本土化实践模式探索,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四川和西部融合教育发展注入“文理力量”。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内融合教育领域的顶级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深刻见解与研究最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汪海萍教授作了题为《优质融合面临的突出挑战及其应对》的报告。她指出中国融合教育面临三大挑战:专业支持体系缺失、学校忽视差异性与多样性、教育专家意识偏差。她强调应从医学模式转向社会模式,融合教育应基于全球共识,尊重每个学习者的权利,视差异为资源,相信所有儿童都能进步。她呼吁构建统一的教育系统,强化专业支持与多方合作,尤其重视学前融合教育的战略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邓猛教授带来了《融合教育与全校参与策略分析》的专题分享。他将融合教育视为一种新的教育范式和全校参与的系统工程。他强调融合不仅是教育安置,更是文化、信念与实践的范式变革。全校参与策略要求所有成员共同构建支持性环境,通过课程调适、教学多元、协作机制等方式实现真正融合。他提出“雁行原理”隐喻合作共赢,强调融合教育应注重归属感、接纳与协同,最终推动学校整体变革与社会融合。

  重庆师范大学申仁洪教授以《课程视角的融合教育与融合教育场域的课程》为题,阐述了课堂视角的融合教育,强调课程促进融合的可能。课程是融合教育的核心载体,应通过通用设计、适当调整和课程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强调课程应具备权利性、全体性、全面性、全程性、全域性和生成性,以支持每一个学生的适宜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黄志军副教授分享了《通用学习设计引领学科教学实践的行与思》。他详细介绍通用学习设计是以回应学生多样性为目标的融合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技术。将通用学习设计理念融入普通中小学学科教学的案例,并反思当前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挑战、误区和改进策略。

  本次研讨会特别设置了参与式研训环节,由成都文理学院的吴静、黄琳、张健,天府新区叶柯男、叶倩五位老师共同引领。他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工作坊与案例研讨活动,引导与会的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深度参与。参与者们在互动、碰撞与反思中,切实提升了识别学生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和创建包容性课堂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在做中学”的研训模式获得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极具启发性和实用性”。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四川地区融合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高质量的学习交流机会,更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千校联盟四川学习共同体的工作进入了重要的起步阶段。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搭建的高水平学习成长平台,是尤为宝贵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教育学院 供稿)

 

学校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成都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269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102000211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24 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