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网报道我院构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做法和成效
4月4日,四川教育网(四川省教育厅官网)以《四川师大文理学院在构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上取得新实效》为题,全面报道了我院党委实施“党旗领航工程”,构建学生党支部建设、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具体做法、显著成效和经验启示(http://www.scedu.net/news/web/1396490730.shtml)。报道全文如下: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提出了“以党的力量凝聚青年学生”的口号,深入实施包括“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三大行动计划在内的“党旗领航工程”,基本构建起学生党支部建设、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学生党建工作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领航作用愈发明显。
加强“早日站在党旗下”引导,强化入党前教育活动,引导帮助新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加强对新生和积极分子的入党前教育,帮助其深化对党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实现“早引导、早培养、早发展”。一是强化启蒙教育。在新生军训期间大力开展入党教育活动,每个军训连队都要组织学生学习学院党委自编入党启蒙教育教材、听一次“中国共产党与青年成长”主题报告、举办一次红歌会、办一期主题手抄报。通过军训期间主动及时的介入引导,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在近几年均超过70%。二是推进结对共建。积极倡导并实施教工党支部、高年级学生党支部与低年级学生团支部结对,指导低年级团支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参与团支部“推优”工作,进一步协助做好低年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并把其中的好苗子及时向党组织推荐。近年来,年均有近4000名优秀团员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7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拟发展对象。三是强化理论学习。在学生提交申请书后,及时在各新生班成立党章学习小组,定期开展集体学习活动,并在全院举办党章知识竞赛,引导学生学习党的知识,深化对党的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毕业年级党员的递进式教育培训体系,并且坚持每学年开展“读一本好书、听一次主题报告、看一部教育影片、写一篇高质量的学习心得”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将理论学习、党性培育同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有机结合,较好地提升了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近年来,年均有20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500余名预备党员、500余名毕业年级党员接受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培训,“四个一”活动覆盖所有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
强化“党旗在心中”教育,开展学生党支部和党员教育管理考评活动,促使学生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当好“排头兵”。通过完善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考评,加强学院、二级院系、年级对学生党支部和党员的监督,从而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加强指导抓统筹。去年下半年,学院党委成立了统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与团委、学生会形成了服务对象差异化、具体分工有侧重的学生组织架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由学院党委组织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主任,由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副主任和内设各部门负责人,使学生党员有了自育自励平台,其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二是突出教育上层次。常年开展亮牌示范、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在亮牌示范上,将学生党员基本信息公示在学生公寓入口处,要求学生党员上课、参加活动时佩戴党员胸章;在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上,摒弃按照专业或年级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模式,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学风建设推进组、“双基”建设推进组、寝室文化建设推进组、文体活动推进组,每个小组明确工作目标,每位党员签署公开承诺书;在结对帮扶上,让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党员与思想、学习、经济困难学生结对子,协助辅导员掌握其家庭情况、健康状况、思想状况和帮扶需求,因人而异制定帮扶办法、落实帮扶措施。三是严格管理出作风。引入企业绩效考核惯用的行为锚定评分量表法,以学年为考评周期,从政治素养与思想觉悟、组织纪律与作风、文化学习、社会工作、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党员实施述责、答辩、满意度测评“三位一体”考评,并严格逗硬奖惩,形成了党员自我责任意识增强和党内外有效监督互动的良好态势,党员自身加强党性锻炼的针对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2012年,学院党委以此为基础申报的项目成果“实施基于BARS法的‘三位一体’党员考评,构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机制”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首届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组织“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实践,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党日”活动,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展现先进性、升华党性认识。通过丰富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和学生党员精神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使党员受教育、支部添活力的目的。一是开展国情调查。众多学生党支部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党员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认真撰写调查报告,用所学知识为当地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自2010年起,学生一总支与龙泉驿区山泉镇美满村党支部达成长期结对共建协议。学生党员在多次深入村组调研后,向当地政府提交了发展和提升美满村乡村旅游业的建议报告,其中大部份建议被采纳施行,现已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推进志愿服务。众多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爱心助残助孤助老、社区义务家教、关爱留守儿童、监狱帮教等活动,引导学生党员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自2011年起,二校区党总支与金堂县港青小学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定期组织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校开展美育教育。为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还出台了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制度,要求学生党员每学年必须参加不少于50个小时的社会志愿服务,服务时间及质量不达标者不予批准转正、年度考评等级不能确定为“优良”。三是关注学院发展。坚持每年在毕业年级党员中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密切关注学院、自身及身边同学发展,积极为学院建设改革出谋划策,在与学院共谋发展中进一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党支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