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栋324 ”:军训中我们一起成长
在苦累的生活里,若遇到志趣相投的人,一切都可以变成欢笑与喜乐。大学,让原本素不相识的6个人聚在了同一个屋檐下;军训,让还有些许陌生的心走在了一起。你帮我,我帮你,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在成长路上携手相伴的好兄弟。
“八栋324 ”:军训中我们一起成长
(通讯员:夏盛楠 陈婧雯 张春苗 彭鑫豪)
我是朱方明,来自成都;我是张灏,来自达州;我是彭鑫豪,来自德阳;我是王楠,来自成都;我是喇青龙,来自泸沽湖;我是王植,来自成都。我们是八栋324,来自成都文理学院。
不知何时,姗姗来迟的桂花一夜间开满枝头,带着它沁人肺腑的香气包围了整个校园,一批批文理学子在这漫天花海中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背着行囊,远离父母,来自不同地区的6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家——寝室。寝室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是漂泊在外的学生的避风港湾,温暖大家的心灵。八栋324很好的诠释了“寝室即家”的理念,六个性格迥异的男生,携手搭起家的屋檐,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没有不团结的优秀寝室
“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亘古不变的真理很好地体现在了324每一位学生身上,团结是这个寝室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朱方明中学时期曾在部队当过两年兵,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使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入住寝室的第一天,大家行李很多,寝室就显得稍微有些凌乱。”朱方明忍不住将寝室好好拾掇了一番,也众望所归地成为了324的寝室长,因此在开学的第二天朱方明就要求室友们整理起了内务。每个人把自己的行李摆放整齐,再将整个寝室来了个大扫除。
“一条直线”这是324寝室对内务的要求,整齐摆放的物品不成问题,一尘不染的地面也难不倒他们,可最让大家头疼的还属叠军被了。张灏和喇青龙自小独立能力很强,军被倒也叠得很顺手。可怜了王楠和王植,从没有离开过家的两个人来说,这看似简单的豆腐块可没那么容易,显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人笨手笨脚地学起别人的样子却始终叠不出标准的军被,这时候大家都手把手地教着他俩叠军被,一向活泼的彭鑫豪更是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在室友们的帮助下,王楠和王植的被子叠得不再那么邋遢,一点点地进步,两天过后,终于叠得有模有样了。“如果不是室友们不厌其烦地帮助,我早就放弃了,那时候虽然还没开始军训没有人检查,但当所有人都准备往前冲的时候,我不想做那个拖后腿的。”王楠说道。
如果不是全寝室的集体协作,也不会有今天的优秀寝室,当六股的光芒凝聚成一股力量并且往上冲的时候,谁也挡不住。喇青龙说,在一个优秀的环境里,你只能让自己向优秀靠拢,因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股深深的集体荣誉感,谁也不想掉队。
被金黄覆盖的文理学院,同时也是一个绿色泛动的地方。每年这个时候,校园里涌动着的迷彩学子们都是一道不能错过的风景。你若军训,便是晴天。被烈阳折磨得皮肤上留着汗水,然而在他们黝黑光亮的脸颊上却无时无刻不洋溢着笑容。难熬的军训岁月,这些不经意的美丽都会伴随一声快门声被定格住,让人欣赏,使人回味。
寝室六个人,除去彭鑫豪担任连队通讯员外,其余都在六连四排进行训练。他们将平时在寝室的团结也带到了训练中,出门前大家都会相互提醒带些水,操课很辛苦的时候也会互相打气,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军训很辛苦,可我为有这样的室友而感到暖心,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将这份温暖拍下来。”作为军训通讯员的彭鑫豪说道。
离开父母 自己必须成长
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背起行囊,告别了深深眷恋的家人,自己就必须学会独立成长。
“父母让我放弃了更好的机会,只为离家更近一些,从小被保护得太好,他们不愿意让我出去冒险。”王植说道。编导功底深厚的他曾被南京一高等学府录取,为了不离开从小生活的家乡,他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并投到了信息技术门下,很多人也许都为王植失去这个机会而感到惋惜,可他自己一点儿也不遗憾,“如果当时没有放弃那个机会我就不会来到成都文理,就不会住进324,就不会遇见我的室友们,现在这样我觉得挺好。”王植笑着说道。
在一次闲聊中谈到很多同学是由父母的陪同下来报道时,张灏言简意赅地说道学校不是家里,没有人事事为你操心,在这里必须独立。大家也纷纷表示赞同,自己是个男生,必须要像个爷们儿一样站起来。
王楠虽然也没有离开过父母,但面对这一切也不是太棘手。刚开始很多事情做起来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不过在其他室友的帮助下他已经慢慢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肯定是没问题了。风里来雨里去的军训使他受益颇多,他说自己很佩服张灏、喇青龙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有条不紊,在操课时也表现得相当优异,他要像他们学习。现在王楠还和喇青龙一起入选了学校的国旗护卫队,他期待自己可以有一些新的飞跃。
躲在温室的花朵固然娇美却抵不过风雨的洗礼,看到现在王植和王楠,喇青龙想起自己小时候,由于家里原因,自己从小就出外求学,刚开始各种不适应,加之年龄又小,天天哭着要回家,后来一点点地融入,老师和同学都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他相信王植和王楠一定很快地成长起来。
两年的军人 四年的大哥
朱方明自小向往部队那种有条不紊的军旅生活,初二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参军了。即使才入伍的时候每天的训练多少让身体有些吃不消,但他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这个选择。时隔两年再次回归集体生活,朱方明不免有些激动,同时也很希望寝室生活能像部队中那样井井有条。于是作为室长的他对内务要求很严格,大家并没有不耐烦而是都很积极地学习时,朱方明内心涌着一股股暖流。“我很感谢好兄弟们在行动上对我的支持,我们是实至名归的优秀寝室!”
军训的操练对朱方明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走正步、胯腰、三位转法,每个训练项目朱方明不仅自己完成得非常出色,还经常帮助其他室友们,指导他们的动作,力求完美。他的认真严格,热心助人不仅使他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也被指导员看在眼里,让他担任指导员助理。但当被大家问道为什么不去争取当标兵的时候,他总笑着以过来人的身份说道,“机会总要留给年轻人嘛!”
“十年的国旗护卫队,我不遗憾”
九月出生的张灏具备了处女座的最显著特点,洁癖、强迫症。小学开始他就离开父母,就读于军事化管理的全封闭式学校,高一结束后因异地不能参加高考的原因又重回故乡四川。十年间张灏在如此严格的学校脱颖而出,担任十年的学校国旗护卫手,他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早上六点半,张灏一定会从被窝爬起,洗漱完毕,整理内务,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有条不紊,这位九六年出生的年轻小伙子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稳重。“我的事情一定会安排好,我不喜欢乱的东西。”张灏说道。
作为十年国旗手的张灏并没有参加学院国旗护卫队,他说这没什么遗憾的,自己已经做了十年国旗手,应该尝试些别的事情了。同时他也为同寝室喇青龙和王楠入选国旗护卫队而感到开心,“他们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为他们高兴。”张灏说道。
“军训通讯员,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军训第一天,彭鑫豪背着自己的相机早早地来到军训团宣传部驻地排队面试,顶着大太阳,最后凭借着诚恳的态度和对摄影的热爱顺利通过面试。或许是因为紧张,平时一向外向幽默,今天变得如此拘谨。
第一次去采风,困难就挡在了他的面前。虽然从小就喜欢拍照片,但没有受过专业摄影老师指导的他,连一张合格的照片都没有拍出来,他的心瞬间被泼了在一盆冷水。压力随之而来,幸运的是他没有被压垮,他把压力当成了动力。在那天晚上连队解散后,独自一人去了图书馆,找到摄影方面的书,认真向摄影老师请教,仿佛回到了高三备战高考的日子。最终拍出了满意的作品。
彭鑫豪说,平时的工作量很大,筛选完片子后眼睛睁都睁不开。不过他很庆幸能够留在通讯员队伍中工作,在这为他自己的爱好铺上了一条路,这条路就叫做梦想。
过去的十余年,我们互无交集,未来的四年,我们携手并进。这是八栋324的心声,同时也是他们对未来的大学生活的美好希冀,愿这个大学能够赋予他们新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