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课程思政的理论、路径与方法”专项培训
为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12月14日下午,学校诚邀阳国亮教授来校,为文理教师作《课程思政的理论、路径与方法》专题辅导。培训在学工楼211室举行,各学院教师代表到场参加。
阳国亮授课。他强调,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应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理论内涵,科学高效掌握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着力探索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全员素质教育的总体格局。
阳国亮谈到,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创造教育理念,是现代高等教育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重大改革实践。有的放矢地建设好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效能是高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课程思政作为“课堂革命”,聚焦高校育人的价值本源,体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的,要求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角度出发,系统地对高校课程思政理念、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动员唤醒教师的改革意识、优化创新教学设计、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着力推动课程教学成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
阳国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需要科学规划、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必须紧紧围绕“课程思政”进行系统安排。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建设性规划;要不断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建设能力;要改革和完善高校教学体系;要营造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浓厚氛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程思政的失效。在理论内涵基础上形成的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对于更好发挥课程思政实际作用与功能,形成高效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阳国亮表示,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其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各科教师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力量,思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学校要看到部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吸取经验,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点,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思维方法,要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学习,勤于实践,潜心运用,让自己在认识事物多样性质和规律中游刃自如。(文字 王朝悦 毛艺涵 曹莲莲 李梦寒 罗红艳 摄影 于梓哲 汤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