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杂志副主编杨勇来校开展《书法评论:从感悟式言说到学理型表述》专题讲座
9月21日上午,我校邀请艺术学博士、《书法》杂志副主编、编审、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勇,来校开展《书法评论:从感悟式言说到学理型表述》专题讲座。讲座伊始,杨教授从当代“书法批评”的觉醒,当前书法批评的现实焦虑,“书法批评”面临的双重困境,批评家应是学者、作者和读者“三位一体”以及理想的书法批评:从感悟式言说到学理型表述这五个方面,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娓娓道理。随后,结合以上五个方面,杨教授谈及了社会层面书法批评的现状,如书法批评的疲软、传统批评模式的失语危机以及在西方话语体系下书法批评所遭遇“异化”的挑战。
讲座进入下半场后,杨教授先是抛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何为好的批评文章?“自发的批评”与“职业的批评”各自侧重何方?感悟式言说与学理型表述包含哪些核心要素等。杨教授以提问的形式逐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引领大家开启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他认为好的批评文章应能经受住逻辑、学理与历史的严格检验,自发批评更应注重“作品与人”的内在联系,而职业批评则侧重于“规则与体裁”的严谨规范。最后,杨老师总结了“理想的书法评论”所具备的四要素:指向当下、构成现象、针对作品/作者以及有价值取向。杨老师在结语中还向大家分享了多年写作书法评论文章的心得体会:“理论素养是书法专业内进行自我省察、自我批评的前提,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是对当代书法的关心与关注。好的批评,是能使人在感到‘痛’的同时,还有一种向上的动力。”
在热烈地掌声中,讲座圆满落下帷幕。学生们纷纷表示,杨老师的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拓宽艺术视野,更激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批评能力,为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